穿梭古建筑、石板路、青瓦白墻,赴千燈之約、賞盛唐風華,感受千年前的“盛唐花月夜”; 漫步古鎮街頭巷尾,在千年古鎮來一場“靖是美好”國風穿越,感受歷史古韻與青春潮流融合碰撞;追尋紅色足跡,在雷鋒紀念館、周以栗故居里賡續紅色血脈,聆聽歷史與時代的共振;山水洲城之間,感悟湖光山色與現代旅游體驗完美融合……湘江兩岸,國風古韻夢幻夜,一路風景一路詩。八天長假,長沙望城區要讓廣大游客在沉浸式游覽場景中,望見最美的風景。
今年恰逢中秋與國慶兩個假期重疊,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望城,9月26日起,開通黃金周望城文旅直通車,聯動各景區策劃推出“望見美好,城就未來”望城中秋國慶系列文旅活動,以“唐韻望城、詩畫望城、秋夜望城、豐收望城”四大主題為游客呈現出一場獨具特色的文旅盛宴,助推文旅產業持續升溫、全面復蘇。
望城區委書記秦國良表示,近年來望城區深耕細作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斷打造農文旅融合新業態,“一處湘江古鎮群、半部湖湘文化史”聲名鵲起,全區擁有4A級景區6家,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
望城區委副書記、區長蔡鋒表示,望城是長沙唯一橫跨湘江兩岸的區縣,抓住“一江兩岸”發展機遇,堅持“文化為魂、生態為基、產業為核、品牌為先”,不斷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提供多樣化的旅游體驗,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游客觀光打卡。
截至6月底,望城共接待游客人數530.6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1.73億元,同比增長42.%。
國風古韻盛唐花月 多元消費新地標
夜幕降臨,位于湘江東岸的銅官窯古鎮景區,各地已布置錦鯉燈、天鵝燈、荷花燈等各色造型的花燈;拜月盛典上,身著華服的宮女以歌舞祈福,帶領游客手捧荷燈放入湖中,許下美好心愿;盛唐市集里,游客可以投壺、套圈、游船,舞臺上身穿李白服飾的NPC吟詩作對;大型地方史詩劇《天寵湖南》劇目精彩上演……
中秋國慶雙節期間,依托古鎮的建筑群、街道和各個打卡裝置,銅官窯古鎮舉行第四屆中秋千燈節暨首屆銅官盛唐游園節,以現代思維詮釋盛唐文化,再現鳳凰登月、中秋雅集、國樂盛會三大盛景,讓游客身臨其境,沉浸式感受“盛唐花月夜”。
除了看國風演藝、觀鳳凰登月、答中華詩詞、逛盛唐市集,游客還將在銅官窯古鎮景區欣賞到節日限定演出的“火鳳逐月”和非遺絕技“打鐵花”。7米“火鳳凰”在夜晚配合打鐵花進行騰飛表演,再配上清麗多變的特色水秀和炫彩奪目的焰火表演,呈現不同凡響的圓月之夜。
銅官窯古鎮是全國旅游優選項目、湖南省重點旅游項目,以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銅官窯陶瓷文化、湖湘文化和唐文化為魂,以旅游度假為體,打造了一個向世界集中展示湖湘文化的旅游新地標。而其所在的銅官,文旅資源富集,文化底蘊深厚,集陶瓷文化、書法文化、紅色文化于一體,是中國五大陶都之一,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發源地。
銅官古鎮已經有1500多年歷史,歷史上是長沙銅官窯的重要商埠之一,經歷了時間的沉淀和文化的傳承,目前不僅有升級打造的沉浸式夜游新業態,還有陶藝、換裝等體驗項目,消費業態不斷多元化,成為長沙旅游新地標。
在銅官老街上有手工作坊和各類商鋪100多家,不管是陶瓷藝術愛好者,或者是帶著孩子來體驗玩泥巴的樂趣,都能找到一家合適的小店。沉浸式的古鎮游覽少不了換裝體驗,園區內還有7家這樣的古裝店提供服裝的租賃、銷售以及裝造攝影等服務。80多家本土非遺項目、老字號等特色商鋪入駐,為文化傳承、發展搭建起優質平臺。
光影縱橫、載歌載舞,銅官用千年的文化與奇妙的體驗激發新的消費活力,2022年接待游客突破200萬人次。如今銅官正持續擦亮“千年陶都”等文化名片,錨準“旅游新方向,中國銅官窯”發展定位,全力打造湖南“銅官古鎮”全域旅游新品牌。
水古郊夜蝶變盛放 湖湘水鎮微度假
坐落于望城西北部、東瀕湘江、西臨老溈水的靖港古鎮,是長沙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沿著青磚石板的古街前行,晚清風格的民居,墻頭上黃底黑字旗幟的招牌逐漸躍于眼前,不僅能目睹湘繡、剪紙等傳統非遺,還能去八元堂喝茶聽曲,到皮影戲藝術館看一場《岳飛大戰金兀術》的精彩演繹,感受時光變遷中沉淀的古鎮文化魅力。
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如詩如畫的親水河街、別出心裁的花卉巷道、匠心獨運的非遺手作、趣味十足的體驗項目……在今年五一假期,靖港古鎮2.0版開發建設一期取得階段性成果“蝶變”開街,接待游客超12萬人次,營收逾2300萬元。在中秋國慶雙節期間,靖港古鎮全面完成一期范圍開發建設,上演一場“千年古鎮、靖是美好”國風穿越。
作為湘江古鎮群的一顆璀璨明珠,近年來靖港古鎮持續升級改造,成為一處有里有面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靖港古鎮2.0版開發建設以國家5A級景區為標準,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特色,做好“水”“古”“郊”“夜”等文章,構建“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場景,打造中國湖湘水鎮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在靖港,逛亮點民俗收藏館、宏泰坊、美人巷、粉紅游道;食靖港八大碗、小缽子甜酒、手磨豆花;宿望江樓布鞋酒店、湘韻生活館、麓宿營地;聽一首八元堂的曲,看一場皮影戲館的戲,在大碗茶的嘮嗑間感受慢時光;或身穿漢服登船游島,待華燈初上,看“蘆江生明月,明月照古鎮”絕美畫面……
以“古鎮煙火”“蘆江水韻”“靖港的夜”三條主線,靖港古鎮街區整體風貌煥新升級,文旅業態更新迭代,古鎮夜晚光影交織,旅游基礎配套優化完善,整體承載能力極大提升。全新打造的集“水上游線、步行環線、電瓶車道及景區外圍交通路網”于一體的古鎮“四環”交通新格局,為游客提供“快達漫游”的全新旅游體驗。
靖港古鎮2.0版開發項目深入貫徹落實“建設以湘江古鎮群為龍頭的文旅走廊”強省會戰略,力爭近期年游客量達到200萬人次,人均消費400元以上,年旅游消費8億元以上,與隔江相望的百億級古鎮“大唐不夜城”——銅官窯古鎮交相輝映,展示著望城作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獨特魅力。
全域旅游深耕細作 農文旅融合發展
一灣湘水向北去,兩岸風光入畫來。長沙城區最長的湘江岸線、最大的湖泊團頭湖、最高的山峰黑麋峰、最大的洲島月亮島,銅官、靖港等六大古鎮伴水而生因水而秀……處處皆景色,步步是文化,這是望城作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底氣。
有了一手好牌,也要匹配好的牌技。近五年來,望城全力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文旅融合新業態,文旅融合的推進不僅激發了傳統文化的潛力,也讓全域旅游發展有了更多落腳點,更接地氣更有活力。同時,農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也讓望城步入了鄉村振興的快車道。
望城區喬口鎮今年被認定為國家農業產業強鎮,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產業振興。喬口鎮充分挖掘本土資源,重點打造了以荷花蝦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全力發展“賞荷花、呷龍蝦、當創客、住民宿、解鄉愁”特色鄉村旅游品牌,成功打造美麗宜居村莊35個,喬口鎮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50萬元,3個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萬元。
一片萬畝花海四季流轉,漫山留芬芳;茶亭水庫與青山輝映,碧波蕩漾如詩如畫;塔頂長樹的惜字古塔,驚嘆造物的神奇……望城區茶亭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生態新畫卷令人陶醉。近年來,茶亭鎮依托特色資源,打造了白天可暢游茶亭花海、夜間可棲息農宿,渴了山泉水煮茶、餓了農田里摘菜,既可“茶亭水庫”邊賞景,亦可“惜字古塔”下納涼的全天候、多場景“新農村”游樂場景,鄉村生活益發美麗富饒、多姿多彩。
在望城黑麋峰坐上彩虹滑道、高空滑索,飛馳中享受涼爽的山風,在滑翔傘上吹吹晚風;遠離城市喧囂,感受獨特風韻,五號山谷、荷里喬江、山居半畝等特色民宿異常緊俏,成為游客向往的漫時光里的“遠方之家”;而千余個美麗宜居村莊,用美麗環境為當地村民帶來“美麗經濟”。
長期以來,望城區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文旅農旅融合發展,大力推進鄉村振興,保護利用好紅色資源,持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質美麗屋場群,打造農文旅融合樣板區。
傳統與現代共舞,詩意與鄉愁共鳴,望城多樣化的旅游體驗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索。未來,望城將錨定建成全域文旅融合示范區的目標,積極探索文旅產業發展新理念、新模式,譜寫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