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6月26日,兩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在南洞庭湖漉湖水域的淺灘上奔跑! $娮姹 攝
中新網長沙10月27日電 (付敬懿)湖南十年來共完成人工造林(含更新造林)3059.9萬畝,截至2022年底森林蓄積量達6.64億立方米;2022年147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98.6%,比2017年提升10.3個百分點;洞庭湖麋鹿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自然野化種群;2022至2023年度洞庭湖越冬水鳥達37.83萬只,數量較2015年增加1.5倍……2022年,湖南省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
湖南省“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全面落實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生態文明專場27日在長沙舉行。近年來,湖南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提升生態系統功能,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堅決扛牢“守護好一江碧水”的責任擔當,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2年全省147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98.6%,比2017年提升10.3個百分點。洞庭湖總磷濃度降低到每升0.06毫克,較2017年下降17.8%。2022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34微克,比2017年下降12微克;全省空氣優良率為87.6%,比2017年提升6.2個百分點。
2022年,湖南省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7.8%,在經濟持續增長、產能持續提升前提下,實現能耗持續降低、污染物排放持續減少;139個省級以上產業園區,以占全省約0.5%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省36.3%的地區生產總值、72.5%的規模工業增加值,園區發展資源利用更優、產出效益更高。
湖南自然生態系統穩定向好,2022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9.98%,森林蓄積量達6.64億立方米,濕地保護率穩定在70.54%。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和加強,洞庭湖江豚數量由2017年的110頭增加到2022年的162頭;洞庭湖麋鹿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自然野化種群;珍稀瀕危物種黑臉琵鷺時隔五年再次現身洞庭湖。
湖南推進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32個在用市級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扎實開展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風險“利劍”行動,聚焦重金屬、受污染耕地、危險廢物、飲用水水源地等重點領域,全面組織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建成省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實現24小時在線監控,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湖南還出臺了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規定等一批規章制度,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巡視、審計、督查、績效考核、真抓實干等重要內容;出臺洞庭湖、湘江、東江湖、飲用水、長株潭綠心保護條例,實施土壤法、固廢法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建立健全排污許可制、生態環境補償、生態損害賠償、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有獎舉報等制度機制,逐步構建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