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湖南新聞10月26日電(向一鵬 范憬怡)26日,科普中國創作大會暨2023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年會在長沙開幕。大會主題為“以高質量科普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來自全國各地科普作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育機構、出版單位的專家學者、作家代表等近500人參會。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王挺介紹,近年來,科普作協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戰略布局,在原有品牌性工作基礎上,開拓性地開展了“科學閱讀推廣”活動、組織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專題論壇活動以及探索制定團體標準,積極發揮行業規范引領作用。未來,科普作協將進一步發揮平臺紐帶作用,圍繞密切聯系科技工作者、繁榮科普創作事業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
大會主旨報告環節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副校長柴立元,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一級主任醫師、教授、博導張亞林,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上海)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張文宏先后以《點石成金》《科學普及文化先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特點及其能力邊界》《科普寫作與傳播:未來已來》作主題報告。
開幕式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兩項團體標準《科普視頻評價指標體系》(T/CSWA001—2023)和《科普人員繼續教育培訓體系》(T/CSWA002—2023)正式發布。據悉,這兩項標準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首次發布的團體標準,其出臺將為廣大科普工作者科普視頻創作和相關機構組織開展科普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提供借鑒。
本次大會共設6個專題論壇,內容涵蓋科普資源助力教育“雙減”、科普創作與傳播、科普人才培養、科普節目制作、生態環境科普交流、應急科普等方向。借助講座、圓桌、對話等形式,專家學者展開熱烈交流與深入研討,從理論、方法、實踐等方面進一步推動科普中國建設。
會議結束后,與會專家學者共同前往科普實踐基地——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進行實地調研。此外,為推進“全民閱讀活動”的深化,年會特色活動——《人工智能極簡史》新書分享會在長沙師范學院召開,以科學閱讀為核心,以“人工智能”熱點為主題,組織科普作家以及專家深入讀者群,形成濃厚科普氛圍。
此次會議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承辦。據悉,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年會每年舉辦一屆,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長期進行經營和精心打造的品牌學術活動之一,國內科普科幻創作領域的高端會議,集學術研討、經驗交流、成果展示為一體,是廣大科普科幻作家、科普創作理論研究人員、科普創作愛好者交流的重要平臺。(完)